大力加强道德建设 促进两国工人和谐发展

2017-07-14
赵曙光

热轧事业部自成立以来已有两个年头,本部一直秉承“与印尼工人同进步原则”,凡进园区新中国工人都会传达此精神……

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德重德、尚德倡德的传统,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强调的就是道德对于个人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在此期间,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两国员工都一直互帮互助,特别是中国员工对印尼员工生活和安全方面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知道印尼员工对现场和设备不太了解,他们接触这类东西少,安全意识不高,中国员工都会细心讲解各区域及各设备的危险点。这种精神折射出的是道德之美,它犹如一股清泉,浸润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意识出现多样化态势,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但随之而来的各种道德范畴内的问题却屡屡出现,社会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600多年前,中国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到访印度尼西亚,带来了中国的瓷器、茶叶和丝绸,带来了和平与友谊,也有力促进了中印尼的文化和宗教交流。一些中国船员留在印尼,在当地传播伊斯兰教,传授中国豆腐、糕点等制作方法,也得到了印尼人民无私的善待和帮助,逐渐成为印尼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并延续至今,在中印尼友好交往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60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工人在万里之外的印度尼西亚既可感受当地别具一格的风土人情,又可感受到印尼员工的淳朴热情,有什么比这种独特经历更能体现中印尼世代传承的友谊呢?

中印尼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两国广泛的共同利益和两国职工的深情厚谊,将彼此紧紧连接在一起。两国职工之间的深情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可以体现的出来:当地村庄的道路破损,影响居民的出行安全,园区会派安全环保部和发展建设部相关人员连夜进行抢修。当地村庄居民房屋着火,园区也会派消防人员及车辆第一时间赶去帮助村民灭火。此种帮助举不胜举。都体现了互帮互助,德育在先。

加强道德建设,宣传教育为根基。秉承尊重印尼文化为先,入乡随俗的原则。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曾提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深刻变革,人们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日益明显,主流价值观和基本道德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战。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道德教育的主题,融入到整个国民教育当中,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抓细节抓具体,持之以恒,才能推动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更好地助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所以为增进中印尼两国和平与友谊,尊重彼此文化教育十分重要。加强道德建设,法律和制度是保障。德以劝善,法以诛恶。要使道德教育由软变硬、由虚变实,必须有一套严格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和保障。法律是道德规范和社会文明的风向标,必须把道德观念渗透到社会管理之中,把道德规范体现到法律法规的制定之中,并通过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的严格执行,扶正祛邪、惩恶扬善,使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惟其如此,人们从善的信心才能得到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坚实稳固。所以在园区的中国职工是要遵守当地的法律,不可逾越红线的。

加强道德建设,修身自律是根本。国家者,积人而成。遵守社会主义道德既是觉悟、也是义务,道德大厦的建设需要每个社会成员添砖加瓦。全社会都要讲公德,只有人人修身自律,躬行实践,才能积小流而成江海,积小善而成大德,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加强道德榜样的宣传,辩证吸取中华传统传统道德精华,去其糟粕,才能适应当今社会,提高中华人民的整体素质。为加强中印尼员工沟通交流,园区开设印尼语辅导班。

我相信,中印尼友好薪火相传、必能发扬光大!

相信随着道德建设的大力提倡,两国职工道德建设会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社会主义精神之花必将灿烂绽放。